做茶事
“信用做茶”
做本分事・持平常心・成自在人
茶事,該怎麼做,就怎麼做。
順著自然種植,不怕麻煩地實在處理,才會有應該的滋味。
每個人本來都有自己的角色,做好自己本分事的那種快樂,就是自在了。
好茶滋味是自在,喝得到心安、心恬,品得出日子裡的好。
-----主要功法流程-----
於露水消散開採至下午二時,將無陽光即停。
約至晚上八時~十時開始抄鍋炒軟及定型(香氣及口感),
後而靜置回水以軟化,以利整型作業。
01 採菁
採摘茶樹新長出來的新芽或新葉稱為「茶菁」。
以我們的梨山茶區,
5月開採為春茶製作的主要時間,
10月開採則為製作冬茶的時間。
摘採是以頂芽和頂芽下方的一心三葉。
02 日光萎凋
室外日光萎凋會把茶葉攤平在陽光下曬到茶青變軟。
再移進室內,放在茶盤上靜置,
保持通風及20-24的溫度中,萎凋與發酵花費的時間要12小時,
先去除一部份的水分為使茶葉發酵,
這步驟稱之為「萎凋」。
03 浪菁
利用浪花菁機將當天所採的茶,
於浪花菁機茶同步攪拌。
重複來回並平均分佈在笳藶中,
讓茶葉與空氣接觸,使健康發酵。
04 炒青
一般茶葉青會用的或用蒸的,在台灣一般會用炒青機來處理,
攪拌均勻以保持茶葉香氣。
烘茶與調整:開始跑甲種乾燥機以烘乾,須來回多趟流程,
此時茶葉即將完成。
從炒茶至烘焙是茶葉好壞的決定,
這段期間必須拉著茶師不斷的試茶及調整各項指標
(壓力及溫度及時程),
成則為王,敗者為寇!
05 整型布揉捻與解塊
經過殺青的除水分後茶汁會變濃,此時就可將茶葉揉捻成捲狀、條狀、球狀以利保存,
另外揉捻這個步驟會破壞掉茶葉的細胞壁,使茶葉在沖泡時容易將茶香帶出。
布揉過程將茶葉以布巾包裹成球團狀,再加以手工及機器來回搓壓,
解塊,適時解袋鬆茶將茶葉揉成球形;
團揉茶葉過程中須多次將布巾攤開,以攪拌機打散茶葉以散熱,
再復火,再團揉重複次數越多,製作出的茶葉越緊結重實。
07 篩選打包
包裝前會通過人工方式,
篩選掉雜草、茶花、根莖、老葉的部分並將其分為不同等級,
品質好的茶葉不會出現太多零散的碎葉。
茶葉的每一步是非常繁瑣的工藝及製程,
要能做出甘醇、不澀的好茶是需要非常有手藝的師傅來完成,
而且我們茶園用最天然的方式培植茶樹,
有機栽培與人工施有機肥!!
「一定要讓客人」
喝到最健康!!
最純浄芳醇的茶。